科技供应链专栏系列七 | 疫情下的全球供应链之变
2022-04-20 18:44:24


自2019年年末起,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各个国家和民众的经济生活及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可预见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存在。
 
如此强烈且不可控因素的加入,也给已经长期习惯于全球化趋势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以巨大冲击。如在物流方面,根据加州海洋交易所的数据,2022年01月初,长滩港口等待泊位的集装箱船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105艘,船舶排队等待靠港时间甚至超过1个月。以往3-5天可以完成的作业,现在基本都至少要两三周。其实船与集装箱并没有减少少,但是因为周转效率变差,导致海运价格暴涨,交付周期大大延长,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其实说到变化,变化从未停止。即便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供应链的模式已悄然变化。


全球化扩张周期已过




全球化,或者说更契合本文的全球供应链模式,替代了以前的国家、地区间的产品分工与交易模式,通过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流动和整合,带来了全球生产效率的进步和新的增长动力。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全球各国之间贸易结构中70%以上为制成品贸易,即当时绝大部分产品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间,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流动和融合,使得进入该链条的国际化企业,得以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合理的资源配比获取竞争优势。而在2018年,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中70%以上的是零部件半成品贸易,并且绝大部分产品是分散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的。
 
然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产业链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扩张阶段;2009年至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前,全球产业链处于趋于基本稳定但随后逐步走弱的第二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的扩张阶段基本结束,转而进入成熟甚至下滑阶段。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2001年外,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一直保持在全球GDP增长量的1.5倍至2倍的水平。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情况出现了变化。

2012年和2013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相当于全球GDP增长量;随后三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量低于全球 GDP增长量;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了反弹;2019 年,全球商品贸易在美国与其他国家持续的贸易紧张关系下陷入停滞,并在接近年底时出现下滑,总体小幅下降0.1%。而今,全球贸易增长率比低迷的全球GDP增长率还要低,而在过去的景气时期,全球贸易增长率约为全球 GDP增长率的两倍。
  
疫情的不期而至,推动了逆全球化的进程。供应链过长,特别在全球化模式下,上下游企业分属不同国家和地区,因为疫情的不同步,导致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部分企业复工不达产、国际运输周期长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了产业链的整体运转效率极低。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典型的半导体制造过程涉及全球多个多家,某个产品在最终交付到消费者手上之前,可能会在全球多个国家间来回流转70多次,耗费100多天。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多地工厂关闭,导致随后的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缺芯影响波及了电子、汽车等一百多个行业。随着社会对半导体的依赖程度加深,疫情使供应链中断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产业回流




疫情爆发之前,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温,我们看到部分制造业,尤其是低端正慢慢地从中国逐步往东南亚和南亚转移。2018年,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进行投资,使外国直接投资比2017年几乎翻了一番。当然,越南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孟加拉国(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制造商)、柬埔寨和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也见证了企业从中国转向不断膨胀的南亚和东南亚制造业中心。另外,从2017年底,美国就采取了减税补贴等各种方式吸引海外企业赴美建厂。据悉, 为了吸引富士康到当地建厂, 美国威斯康星州特意为该企业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补贴, 只要富士康能依据协议, 分阶段完成投资100亿美元且为其带来1.3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承诺就行。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加彰显了制造业的重要性。疫情以来,美国不断宣称要制造业回流,特朗普曾公开表示,美国未来将独立于全球供应链之外,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这也意味着全球化的倒退。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制造业回流目前更多是在酝酿之中。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为激励企业回流,尝试对回流企业降低纳税总额。但对企业来说,这部分成本只占回迁成本的少部分。但疫情已经很明显的暴露出全球供应链模式的脆弱性,相关国家政府也会通过政策等手段,迫使至少部分特定行业企业回流。


供应链区域化




供应链区域化,其实是回流策略难以覆盖大多数行业的一种妥协。疫情加深了各国的不信任度,加剧了脱钩,但全面脱钩的成本不是各国都能承受的。对大的经济体来说,疫情会加剧本地化,但小的国家不可能都建立小而全的产业,不可能都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但他们会比以前更多地考虑在区域内建立更完整、安全的供应链,加剧区域化,甚至次区域化,替代全球化。
 
根据Gardner Intelligence发布的《世界机床调查报告》,2019年全球机床消费减少了13.8%。前15大机床消费国中,2019年中国市场的机床消费量同比下降25.3%,缩水最严重,全球市场下滑额的48%都在中国。同期,美国和墨西哥在全球机床消费量中的份额明显增加,预示制造业开始向美国和墨西哥回流。可以预料,跨国公司会更加积极地寻求接近本国市场、交货周期更短的制造基地,疫后的“近岸采购”现象会日趋普遍。
       

供应链技术变革的契机




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加速了物流供应链技术变革的趋势。“缺芯”的影响无不时刻告诉我们供应链深度把控的重要性。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不仅需要掌控一级/二级供应商,有时甚至需要掌握三级、四级供应商的状态。供应链上某一个环节的“断链”,会带给整个产业供应链带来蝴蝶效应般的影响。供应链的技术变革,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异常的捕捉预警及智能应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链碎片化及不确定性的管理难度。
 
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的JusLink 产品,基于服务富士康电子制造多年的经验,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打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现状,有效实现整个链条上企业信息共享和无缝对接。

 
在全球化过程中,大量跨国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重塑了进入国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而在逆全球化过程中,跨国企业这方面的控制力将有所减弱,留出的空间将由见识过跨国模式的本地企业重新竞争。同时在供应链区域化过程中,也有大量进入国的企业,将作为跨国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成长起来。危和机向来都是并存,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变局,只有将挑战转变为机遇的能力,抓住变革的核心,单点突破,不断放大并转化为企业实际上的战略优势,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在后疫情时代破茧而出。


参考资料:

《美国供应链压力卷土重来!港口拥堵程度创历史新高》《华尔街见闻》

《全球供应链分布逻辑将发生改变》阎海峰,《第一财经》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及机会》黄小军谢瑞豪,《中国金融》

《疫情加剧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越南等国制造业正在加速追赶中》张中祥




准时达,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科技管理平台服务公司,具备制造链及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准时达已经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泰国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建立全资及合资公司,并与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外跨境转拨中心及国际海陆空铁全网线路布局。


准时达同时具备国家A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资质,AEO企业高级认证、ISO9001、无船承运人、世界货运联盟等多项主要企业资质。与全球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客户密切合作,服务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客户,以卓越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2019年,准时达获得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170亿,是B2B供应链物流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单笔融资。


2019年–2021年,准时达连续上榜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1年,准时达营收突破176亿元。